返回網站

哲思好讀 | 香要用聞的,不是用說的

選文自 《李爾王》/ 莎士比亞 著

2024年7月12日

Have more than thou showest,

Speak less than thou knowest,

Lend less than thou owest,

Ride more than thou goest,

Learn more than thou trowest.

"

King Lear

─ William Shakespeare

具備的比你展示的豐飽,

談論的比你知道的罕少,

出借的比你能付的微小,

行路的比你遐想的廣浩,

學習的比你自詡的遠遼。

《李爾王》

─ Translated by Yi-Chien, Chen

當有一點空閒時間而我又剛好有活力的話,偶爾我喜歡和不太熟的朋友聊個天、聽對方分享一些生活中的五四三,當然也從中觀察我們彼此是否有再晉升為更好的朋友的可能。我覺得那過程蠻有趣的,就像是到市場買菜一樣,有時會一時被熱情叫賣的攤販給吸引過去,但是一旦靠近直視,突然就發現它不是我的「菜」,但卻也不會因此而感覺被耽誤了甚麼。

當然,也有些時候,我會駐足在那個攤位面前搖擺不定,一下心動一下無感,開始左思右想著是不是可以用它來變化出一道新料理?(其實根本是想找到可以花錢的理由吧?)不過,最近和一位半生不熟的朋友聊天時,突然發現的確還有一種菜,是會讓人有種被貽誤、能避免就盡量避免的,可能就像有些人很怕香菜一樣。

不知是不是我的錯,剛開始另一位友人向我介紹這位朋友是最厲害的大學畢業時,我就耿直地回了一句「是台灣最厲害,要說清楚喔」,結果這位全台首府畢業的朋友後續談論的話題重點,似乎都圍繞在自己當年翹課玩很兇最後也還是出國留學、畢業後的成就是讓當年的同窗心生羨慕的、過往玩在一塊的好朋友如今都是報章雜誌裡的大人物等等……。總之,聽來聽去,我只越來越感覺到這道菜既不像臭豆腐也不像榴槤。人家可是臭的有滋有味,而且又好吃啊!

於是,我開始回想,自己是否也曾是個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香菜」呀?那你呢?你的身旁是否也有這麼一號時常耽誤人的人物嗎?又或是說,你是否意外發現自己其實就是那「香菜恐慌者」的天敵呢?

    

或許每個人這樣用力強調自己的「驚人之處」的動機不甚相同;有的人可能是怕被看低,有的人是怕找不到自我,但更願我們深知天父創造我們個人時的美好和獨特,在祂所賜的滿足裡具備得多,誇耀得少。

▱▰▱▰▱▰▱▰▱▰▱▰  

Keywords: showing off, show not tell, boasting, puffing, bragging, gloating, self-proclamation, self-proclaimed, self-enhancement

關鍵字:吹牛、吹噓、自誇、展演、驕傲、自我膨脹、自謙、謙遜、自卑、拉抬自我、自我感覺良好、價值感、人格、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