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二人成為一體」:你的悲傷與快樂也是我的憂愁與喜樂嗎?

從生物心理學來看戀人們的情緒感受如何交互影響以及互相扶持的好處

2021年6月3日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

(✒ 創世記 2:24)

當我們在稱呼自己的配偶時,我們常常會說「他是我的另一半」(“He/She is my other half.”)。這樣的說法似乎在暗示說,我們的另一半是幫助我們通往完整生命大道的那把鑰匙,缺少了這個關鍵要素,我們的生命似乎就會少了一個面向。這,我想也是為什麼聖經裡提到生命奇妙的創造時,會說「二人成為一體」了。

然而,當我們說到自己和另一半成為一個生命共同體時,我們有時不免會懷疑這樣的說法是否真的有其道理,尤其是當兩人為著未來的規劃、家庭的責任分配、彼此需求不同等問題爭執不休時,我們心裏面更會疑惑:「兩人真的是一體的嗎?」

為了解答這樣的疑慮,今天就讓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二人成為一體」的這句話。

不知道你是否有經歷過,當另一半心情不好、悶悶不樂的時候,你自己的心情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呢?

這樣的狀況有兩種可能的原因,第一種是你們雙方共處的環境帶給你們威脅感,導致而成的心情低潮;第二種原因則是,你們的情緒彼此交融、互相影響,所以一旦一方心情不好,另一方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

比方說,可能你們兩人當時正面臨到關係中很大的瓶頸或是兩人的工作壓力都很大,所以在那樣一個高壓的環境下,兩個人的心情都因為這樣負面的環境受到了影響。

也就是說,生活中的壓力對你們的身體而言是種威脅,於是你們大腦中的下視丘(hypothalamus)—也就是釋放身體的各種賀爾蒙與調節體溫和情緒的核心所在—開始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corticotropin),讓身體釋放出可以催產皮質醇的賀爾蒙來(Saxbe et al., 2018)。

皮質醇(cortisol)也就是幫助我們面對壓力、調節血糖和血壓的生理激素。而當我們面對外在威脅、高張的壓力時,我們的身體就會分泌大量的皮質醇來幫助我們面對這樣的危機,評估看看我們到底是要跟這個威脅對衝,還是要直接逃跑、離開現場。

然而,弔詭的是,雖然從源頭來看,皮質醇明明就是從我們的下視丘調節、分泌而來,但是一旦皮質醇被釋放出來後,它卻又會反過來抑制了我們下視丘的運作(Saxbe et al., 2018)。

因此,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我們很常會感覺到自己身體變熱、血壓升高、情緒變得很浮躁,就是因為我們體內新生、用來面對風暴的皮質醇掌控了大腦的話語權,讓原本幫助生理保持平衡的下視丘失去了它的效用。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身體的皮質醇分泌過多或過少時,就會造成生理的失衡衍生出各樣相關的生理疾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等

一對長期面對工作、家庭等各種責任壓力的夫婦,就被發現到說他們體內的皮質醇濃度並不會隨著日夜而消長(Saxbe et al., 2018)。也就是說,他們的壓力值似乎總是在一個緊繃、高漲的狀態中,所以即便到了夜晚、身體該休息的時刻,他們的身體卻還是處在一個腎上腺素居高不下的狀態。

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們的情緒起伏也會比較大,可能就造成他們兩人在發生衝突時,更容易會用激昂的情緒去跟對方爭吵或是選擇冷處理、不談的方式從這個威脅中逃跑,讓關係的張力更大。

研究也發現到說,當丈夫在某個時間點的心情很糟、壓力皮質醇異常地高的話,他的老婆很可能那陣子的心情也會不好,而且這樣的現象在兩人的關係與情緒更緊密交纏在一起的時候,會更加明顯;換句話說,從好的角度來看就是,當兩人更加同感一靈、關係越親近,他們就越容易感受到對方的憂傷。

不過,並非每一對情人佳偶都會陷在一個負面的循環中,情緒起伏越來越大、關係越來越糟。研究顯示雖然情人之間的情緒是水乳交融、相互交錯影響的,但是他們彼此的支持、陪伴也可以轉化為一個抵抗壓力、防治皮質醇過度分泌的秘密武器(Saxbe et al., 2018)。

比方說,當太太表示對於這段親密關係更加滿意、更有安全感時,即使他們日常的工作與照顧孩子的重擔還是一樣地沉重,但是他們的皮質醇循環能力卻相對那些不滿意自己婚姻關係的婦女還要來得快。也就是說,他們調節情緒的能力越好、越能夠釋放壓力,過得比較開心、快樂。

現在,不知道你是否對於你和另一半的關係有一個不同的眼光了呢?雖然你們兩人時常會一起感受到同一個負面的情緒,但是你們卻也同時擁有彼此的陪伴和扶持,所以假如你已經受夠讓皮質醇轉來主導你們的關係與身體健康的話,那就從這一刻起好好的以愛陪伴彼此、重建你們的關係,讓你們有對抗壓力的秘密武器吧!

References

  1. Saxbe, D., Khoddam, H., Corner, G. W., Stoycos, S. A., & Khaled, M. (2018). 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associated with interpersonal emotion dynamics. In A. K. Randall, & D. Schoebi (Eds.), Interpersonal emotion dynamic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pp. 110-128).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