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有苦難言:為什麼另一半明明有心事卻不跟我分享?

從關係心理學來看如何化解情人在親密關係中的情感與情緒表達障礙

2022年10月19日

在當代知名小說家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的《死亡約定》(The Pact: A Love Story)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是有關於女主角艾蜜莉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幅畫。根據法庭問訊時的答覆,艾蜜莉的高中美術老師認為那幅畫與她平時的畫作相比來說,顯得極其弔詭、充滿灰暗,一點都不像是這位活潑開朗的青年畫家以往的畫風,彷彿就像是在預表著未來將會發生些什麼駭人聽聞的事情。

最後,雖然故事裡的每一個人物角色都還是不明白,究竟這樣一位總是帶給大家許多歡樂、臉上掛著笑容的女孩子,為甚麼會選擇舉槍自盡,但是身為旁觀讀者的我們卻能隨著作者既隱晦又赤露的描述,明白到原來艾蜜莉的心中其實一直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創傷。而且每一次她只能獨自忍受內心的破碎和羞愧感,卻怎麼樣都無從告訴眼前那個應該與她最親密、最熟悉的另一半。

隱藏自己負面情緒的艾蜜莉就好像我們許多人在關係中的樣子。雖然我們所遭遇到的事情不見得像她那樣嚴重,但是時常選擇隱瞞自己的情緒不讓身旁與我們親近的人知道卻是我們與艾蜜莉的共通點。不過,這並不表示我們這樣的習慣是錯的;很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所感受到的支持和信任感不足,以致於我們沒有勇氣向他人分享自己內心真實的情緒。

幫忙點閱有興趣的廣告,讓覓井能創作更多好文

  

根據耶魯大學的一項心理學研究,我們是否願意向另一個人袒露自己的心事或是正向的以及負面的情緒,很可能取決於在我們與對方的這段關係中是否具有「彼此相愛[1]」(communal responsiveness)的特性。所謂的「彼此相愛」的關係是指說,關係中的兩方是否看重對方的需要和益處,並會依照「能夠滿足對方的需求」的前提來回應或是關懷對方,即使有時候一方的付出會比另一方的多也不足掛齒(Mills et al., 2004)。

 

這種彼此看顧與關心的關係與那些以利益交換為優先(exchange)或是剝削式(exploitative­)的關係不同;它並非以自我為中心的,而是從心裡面去為對方設想怎麼樣才能提升另一方的幸福。

Von Culin等人(2018)便提到,由於向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比方說,當你所分享的內容對方一點都不感興趣時,你可能會感受到被冷落、被拒絕的失落感;又或是對方可能會將你的這些心事向人大肆宣傳,讓你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令你感覺到羞恥—所以正常來說,我們只會把自己的這些內心劇場跟讓自己感受到在乎、感受到愛的人分享。

確實,在經過幾項心理測驗和問卷調查後,118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生活背景以及不同戀愛傾向(異性、同性等­),且正在穩定交往中或是已結婚的情侶們皆表示,當自己感覺到另一半對自己的在乎、理解與支持時,他們就比較有可能在自己感受到人類的七大情緒(難過、快樂、生氣/煩躁、噁心、愧疚、受傷和焦慮)時透過言語表達、臉部表情或是聲音語調的變化來和對方分享自己內心的情緒(Von Culin et al., 2018)。

而且,根據Ruan等人(2019)進一步的研究,只要請一個人事先列舉出幾項對方為自己做過的貼心事(兩項就夠了),他就更容易相信對方會支持與回應自己的需要,進而將自己正在面對的焦慮感和對方分享。換言之,一段關係中是否能夠有敞開的情感交流,其實也取決於關係中的兩人是否時常記得為彼此付出,以及兩人是否都能接收到對方的愛的語言,並時時回顧與感恩彼此的付出(陳宜謙,2021)。

如此一來,即便有一天其中一方可能因為自己煩躁的心情而遷怒另一半,但是他的另一半並不見得會以相同的負面情緒或是口吻來回應他,因為他的另一半相信今天他會這麼做並不是故意的(Von Culin et al., 2018)。而當他能夠以安撫對方、讓對方感受到溫暖的方式回應時,他的另一半也慢慢能從原本感覺到的焦躁、氣憤、鬱鬱寡歡中得到舒緩。

幫忙點閱有興趣的廣告,讓覓井能創作更多好文

  

雖然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定,究竟這樣「不以惡報惡」的回應方式,是因為關係中的當事者本身即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和安全感亦或是這樣的信任和安全感來自於這段關係長期的經營和建立,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當一段關係滿足「彼此相愛」的前提時,雙方便能自在、安全地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當前的情況。否則他們便會像克里斯與艾蜜莉所面臨到的困境一樣,無法在關鍵時刻向對方傾訴自己內心的情緒和情感。

由於克里斯不明白艾蜜莉過去承受了怎樣的傷痛以及她所感受到的壓力,所以當他過度急躁的求愛被艾蜜莉微微地反抗時,他便認定那是對方在拒絕和他交往的意思。於是,出於一種宣洩及報復的心態,克里斯很快地轉而跟一直不斷對他示好的校花在一起、發生了關係,而這一切都像把利刃一樣加深了原本埋藏在艾蜜莉心中的傷口。也很可能是因為這樣,即便最後這對小倆口解開誤會、破鏡重圓,但是艾蜜莉卻再也沒有勇氣向克里斯訴說一直壓抑在自己心裡面的痛。

現在試著回想一下,在你與另一半的關係中,你是否能在自己碰到任何困難或是開心的事時,就能放心地和對方分享呢?這段關係是否有足夠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去做支撐呢?比方說,對方曾經做過哪些事情讓你感覺到被愛的幸福感?你又做過些什麼事向對方表示你對他的在乎和依賴,而對方是否能真實感受到你的這份關心呢?

「彼此相愛」的關係在現今這個講求投資報酬率的時代雖然越來越難得,但是期盼我們都能真實地投入在一段以對方的好處為中心的關係中,學習好好地去愛一個人到底。

  

[1] 作者在這裡使用聖經裡提到的「彼此相愛」,作為原文“communal responsiveness”的翻譯,如此既能切中要領,又比較容易明白。該專有名詞的中文多被直譯為「共有的回應性」。

   

References

  1. 陳宜謙(2021, March 30)。越來越愛你:如何訴說感謝讓愛情蔓延。覓井文化https://www.machien.global/blog/how-your-love-grows-with-more-gratitude
  2. Mills, J., Clark, M. S., Ford, T. E., & Johnson, M. (2004). Measurement of communal strength.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1, 213-230.
  3. Ruan, Y., Reis, H. T., Clark, M. S., Hirsch, J. L., & Bink, B. D. (2020). Can I tell you how I feel? Perceived partner responsiveness encourages emotional expression. Emotion, 20, 329-342. https://psycnet.apa.org/doi/10.1037/emo0000650
  4. Von Culin, K. R., Hirsch, J. L., & Clark, M. S. (2018). Willingness to express emotion depends upon perceiving partner care. Cognition and Emotion, 32, 641-650. https://doi.org/10.1080/02699931.2017.1331906

幫忙點閱有興趣的廣告,讓覓井能創作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