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真善還是偽善?我沒有在說八卦,只是好心提醒別人要注意...?

從心理學研究看人們講八卦的背後都暗藏著哪些行為動機與目的

2020年11月3日

委員:「ㄟ,聽說你們家局長最近因為上次那個案子的緣故,被換下來了啊?」

專員:喔…嗯…呵呵…ㄝ…對啊……委員您消息怎麼那麼靈通啊?!」

委員:喔,沒有啦,那天開會剛好碰到你們組長啦!她一講我也嚇到啊!你們家局長不是做得好好的嗎,怎麼會說換就換呢?」

專員:喔…ㄝ…哈…哈…啊這個就要看更上面的長官了啦!可能他們有一些考量吧,我也不是很清楚,我是聽說之前的局長有些案子督導不周,自己身體狀況也不太好,所以才下來的吧!」

委員:「這樣嗎...?感覺這當中應該還有甚麼原因吧?」

專員:「喔…哈…哈…可能吧……」

委員:「那你們現在代理的局長應該只是一時的吧?上面長官之後應該就會直接把你們家副局長升上去了吧?」

專員:「喔,對啊,他們說之後會在派任新的局長,但還不清楚是誰啦!我們大家也都希望我們家副局長快點高升上去啊!她真的是個很好的長官,每次為了局裡的事都忙到很晚才離開。」

委員:「喔,對啊!她人那麼好又那麼認真,你們整個局感覺有她在就很穩妥,每次跟她開會我也是很佩服她啊!應該就是升她了啦!啊先說恭喜恭喜啦!」

 

(🖋️改編自作者經驗談)

看完了上面這篇改編自真實案例的情境對話後,不知道你的腦海中是否也開始浮現一些與別人相處時的片段了呢?你會發現對方很喜歡從你這裡挖資訊,即便你有時已經刻意閃避他的問題了,他卻總會想盡各種話術促使你無意間透露出訊息來。

你也會發現每當自己和這群人相處時,你們就會開始聊起某個(些)不在場者的事情,而且大多都不是甚麼好事情。直白一點地來說,就是在講別人家的八卦。

有可能你們只是不經意地聊起某人最近剛開始交往的對象,又或者你們是非常熱烈地討論著某個同事工作時的種種惱人行為,但不論是這兩者中的哪一種又或者是其他類似的情況,「講八卦」(gossiping)所指的即是:在談論的對象不在場時,針對對方的言論、行為、價值觀進行議論的一種群眾行為(Robles, 2015)​。

我猜想剛才當你看到我說,你和身旁的人聚在一起聊別人家的事亦為一種八卦行為時,心裏面應該浮現出一種不太舒服的滋味,這多半是因為「八卦」這個詞具有負面的意涵。

不僅如此,研究也顯示大多時候人們普遍認為自己和別人相比起來,比較少去講別人家的八卦,所以當你被他人以這個詞來描述自己時應該頗為難受(Hartung & Renner, 2013)。

撇除我們常說的「說人閒話會破壞關係」外,這樣的一個行為是否真的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而沒有一點正面的價值呢?而假如聊八卦只會引發負面的社會形象與後果,那人們又到底為什麼要講八卦講個不停呢?

今天我就要透過這篇文章和你分享,在人們講八卦的背後,到底都暗藏著哪些行為動機與目的,並且進一步的思想,這些的動機所導致的結果是否真的值得我們從事這項行為。

講八卦有無正當性?

若是我們從人類發展過程中的生存機制來看,聊八卦其實是一種幫助社會維持秩序與道德規範的行為(Beersma & Kleef, 2012)。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你自己的職場或是學校裡,你是否也曾遇過那種只會邀功卻不做工的團體豬隊友呢?這些人時常以「占別人便宜」的方式來獲取個人的利益,進而影響到整體團隊的發展。

正如聖經中的傳道書寫道:「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道書4:12現代標點和合本)。當社群中的某些人開始專注在個人的利益而犧牲掉其他人的好處時,大家便會越來越不願意投入資源和精力在當中,很快地一旦遇到外在環境而來的挑戰時,這個群體就很容易變成一片散沙,無法集結眾人的力量勝過困難。

有鑑於此,人類社會便會透過「口耳傳遞訊息」的方式,私下談論某個第三者的奇聞軼事,「提醒彼此要小心對付這些不按照群體規範做事的人」(Beersma & Kleef, 2012)。同時間,談論別人的八卦也是在幫助這個群體建立一套屬於他們的團體文化,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更了解這個社群運作的方式(Dunbar, 2004)。

除此之外,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講八卦確實會破壞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談論者與談論對象的關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行為同時間也促進了談論者之間的關係(Hartung & Renner, 2013)。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想見,當兩個人聚在一起共同談論或抱怨某個不在場的人時,他們會產生一種共鳴,而且假如其中一方拋出的議題夠煽動人心,聽的那方便會因為感覺「受益良多」而更加喜歡與依賴這段利益關係。

不過,不管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還是談論者之間的關係來看,「道人長短」的這項行為並未因此而變得合理、恰當。這又是怎麼說呢?

首先,若是依照Dunbar(2004)等人「社會利益至上」的說法—八卦是一種為維護社會秩序而有的人類演化機制—那照理來說人類社群中應該早就沒有那些愛邀功者的存在了,不過從我們每個人的經驗來看,這樣的人一直到21世紀的現在仍舊橫行無阻、為所欲為。

同時間,先不論講八卦者的目的為何,假如道人長短的行動真的能夠讓討論者之間的關係熱絡、緊密起來,那麼為何人們普遍上對於那些「愛說八卦的人」的社會觀感還是非常不佳呢?簡單來說,不論是你或是我,應該都沒有人想要和一個整天一直講人家閒話的人相處吧?不只如此,當我們知道身旁的友人是這種性格的人時,我們時常都會選擇謹慎和對方來往甚或是避之唯恐不及。

為甚麼一個人那麼愛聊八卦?

其實我們之所以會對「八卦」有這樣的負面感受,正是因為這個行為背後常常暗示著人與人之間在利益與權力上的角力。

根據Martinescu等人(2019)的研究,「八卦可以被視為一種利益交換(social exchange)​,當人們發現從事該行為所能夠帶來的利益比需付上的代價高時,他們就會樂意地投入在其中」(p. 90)。因此,對於那些權力或地位遠高過於對方的人來說(譬如公司的主管),與自己的下屬談論別人的八卦是個不切實際的行為,因為他們可能因為這樣的行動付上更大的代價(譬如被人舉報後革職)。

不過,這並不表示職等或是地位較高的人就都不會參與八卦的討論,反而,他們多半是作為一個聆聽者,抓取當中對自己有利的資訊。也正是因為他們這種需要有利情報的特性,亦可以說是人性對於權力的貪婪,使得他們身旁那些損人利己之輩時常會透過「向上八卦」(upward gossip)的方式來討好、操弄他們(Martinescu, Janssen, & Nijstad, 2019)

然而,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並非每種八卦都是為了取悅那些身分地位比自己還高的人,有許多的八卦都是在朋友、同事們之間傳播,也就是Martinescu等人(2019)所說的「橫向八卦」(lateral gossip)。

雖然與「向上八卦」相比起來,「橫向八卦」並不能夠為這些好說閒話的人帶來權力上的加持,但是它卻能夠讓他們在自己社群當中的地位變高,同時間還能透過損害他人名聲來襯托自己的道德價值(Martinescu et al., 2019)。換句話說,當一個人在自己的同事或朋友群中拋出一些關於別人的勁爆話題,他的朋友會因為想要接收更多這樣的小道消息,在對他刮目相看的同時也對他表現出多一分的讚賞,讓這個人享受被眾人捧在手心裡的感覺。

不僅如此,正如先前提到,「講八卦」所指的即是:在談論的對象不在場時,針對對方的言論、行為、價值觀進行議論的一種群眾行為(Robles, 2015),所以人們也是透過抱怨、批評別人的行為言論或價值觀來表現出自己高人一等的行為操守與價值信念,即便事實是否真的如此仍有待考察。​

由此可見,不論是「向上八卦」還是「橫向八卦」,這些愛拿別人作為自己聊天時的下酒菜的人都展現出了一種特質,也就是非常注重自我的利益與價值。而我想這也是為甚麼,這些人與他人的關係很難長久、交心,因為套一句「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的說法,一旦他人發現這段關係的代價遠過於利益時,他們就不會再委身在這段關係中。

References

  1. Beersma, B., & Kleef, G. A. V. (2012). Why people gossip: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ocial motive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42, 2640-2670. https://doi.org/10.1111/j.1559-1816.2012.00956.x
  2. Dunbar, R. M. (2004). Gossip i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8, 100-110. https://doi.org/10.1037/1089-2680.8.2.100
  3. Hartung, F. M., & Renner, B. (2013). Social curiosity and gossip: Related but different drivers of social functioning. PLoS ONE, 8:e69996.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69996
  4. Martinescu, El., Janssen, O., & Nijstad, B. A. (2019). Gossip as a resource: How and why power relationships shape gossip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53, 89-102. https://doi.org/10.1016/j.obhdp.2019.05.006
  5. Robles, J. S. (2015). Gossip. In T. Karen, & I. Cornelia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Retrieved from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online data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