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你以為我不想變好嗎?問題是我不知道哪樣才好: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矛盾混亂的平行時空

從電影文學、心理研究認識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世界與家庭

2021年4月20日

小可是你的女朋友,自從跟她在一起後,你時常感覺到你們之間的互動猶如雲霄飛車、三溫暖一般,。一下子小可對你非常地親暱,一下子她又非常埋怨你、想盡辦法要把你甩開。你不免開始懷疑小可對你的情感是否真實。

 

有時候,她種種爭吵時自殘、暴力、放縱自我的傾向,也讓你不由自主的毛骨悚然起來,很害怕哪一天她會不會就拿起菜刀和你廝殺起來了。不過,一想到她平常沒事時、甜美親人的模樣,你就告訴自己應該是自己多慮了。

 

 然而,這一天又發生一件讓你十分不解的事了。

 

如同往常,小可打給你跟你說想要和你一起上街去壓壓馬路,於是你便和她碰了面,兩人開始穿梭在西門町的大街小巷裡。每進到一間店裡,小可又會像之前幾次那樣,拿起看了順眼的東西就馬上把它買了下來,完全沒考慮自己到底用不用的到、生活上是否負擔的起。一開始你還想要阻止她,但是一想到之前你試圖阻止她這樣衝動消費後所爆發出的衝突後,你就決定閉口不提了。

 

接著,又過沒多久,逛到一半的時候,她突然撒嬌地跟你說:「乾脆我們直接去結婚吧!這樣我們就可以一直黏在一起了!走吧!」聽到她這突如其來的提議,你不禁傻住了,「她到底在想甚麼呢?!」於是你整個人愣在那裡,一動也不動的,對她這詭異的行徑和言論感到害怕。就在這個時候,原本興奮往前快走的小可,突然衝回到你身邊甩了你一巴掌,對著你破口大罵道:「你給我滾!反正我也覺得你很煩,煩死了,根本就不喜歡你!」

看完了上面的假設情境後,不知你是否對其中的片段感到心有戚戚焉呢?究竟故事中的小可是發生甚麼事了呢?為甚麼她的情緒和行為會如此反覆無常、既是溫柔又是暴力呢?假如你的另一半也和小可一樣,時常這樣讓你沒有頭緒、讓你又喜歡又害怕的,到底是出了甚麼狀況呢?

很有可能他們的心裡正深受「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所苦。今天我們就先從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病症、表現方式、家庭生活開始,進一步認識與了解身邊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家人、情人或朋友吧!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臨床徵兆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於2013年出版最新的《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一個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一般來說會有以下九種症狀:

  1. 無論是出於現實亦或是想像,發狂似地避免被別人拋棄; 
  2. 高張力的人際關係,在過度理想化與貶低兩者之間來回猶疑擺盪; 
  3. 對於自我形象與身分認同缺乏清楚、一致的看法與認識; 
  4. 從事自我傷害式的衝動行為,如濫用毒品、瘋狂購物、危險性行為、酗酒或無節制的飲食、危險駕駛; 
  5. 時常反覆出現的自傷、自暴自棄、自殘等行為; 
  6. 情緒起伏大,對於外在環境壓力極度敏銳反感; 
  7. 內心嚴重的空虛感;
  8. 時常暴怒,無法掌控憤怒的情緒; 
  9. 時常短暫感覺到與現實脫離或是對身旁人事物懷疑、偏執。

電影裡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角色

(一)珍妮,《阿甘正傳》 

假如不是很明白上述這幾個關於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病症描述的話,那麼我非常推薦觀看1994年由湯姆・漢克斯所演的《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其中與男主角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珍妮(Jenny)長大後應該就是身陷在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疾患中無法自拔,所以我們會發現明明她的內心知道阿甘對她的好,有時狀況好的時候也會和阿甘的互動變得很親密,但是卻又會突然之間逃跑、沉淪在放縱的情慾生活中無法逃離。

(二)蒂芬妮,《派特的幸福劇本》 

另外一部較近期關於輕微型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描寫,應該就屬2012年上映的《派特的幸福劇本》了。在電影裡頭,患有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的男主角,派特(Pat),在一次與朋友的聚餐中,認識了被邊緣型人格障礙所苦的,蒂芬妮(Tiffany)。雖然有些人認為蒂芬妮(Tiffany)之所以會從事危險性行為只是因為她對於自己的丈夫過世的消息過於傷痛。然而,從她高度敏感與易怒的情緒反應、工作與生活的混亂上,我們多少可以看到一些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影子。

那麼除了這些電影裡針對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描述外,心理臨床上又有哪些發現呢?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成長經驗與特質

Armenti and Babcock(2021)的研究提到,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之所以會情緒起伏這麼大、對身邊的人採以暴力相向,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於外在情境、環境的威脅極度的敏感、內心脆弱害怕受傷導致而成。   

從成長時的依附理論來看,那些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大多是在童年時就一再經歷到被人拒絕的經驗,不論是情感上還是生理需求上的。因此,相對於一般並未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他們比較容易會「預想」自己會被別人拒絕,因而突然暴怒、陰鬱、焦躁起來。   

他們的家庭經驗也可能充斥著暴力、性侵、漠視的情況,所以長大後在跟另一半或家人相處時,他們便會時常看似毫無來由的發怒,甚至是展現出自己父母過去使用過的暴力行為。就有長期的追蹤調查發現,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媽媽時常會忽視自己幼兒的需要、對他的哭嚎與求救毫不理會(Jeung & Herpertz, 2014)。   

譬如說,在剛剛小可的情境故事中,我們看到小可突然衝回到男友的身邊賞他一巴掌、對他破口大罵;這很可能是因為,在小可的男友針對小可的提議做出回應以前,小可就已經先在腦中、心裡預先設想對方會拒絕、拋棄她,因而當小可的男友真的沒有馬上給予回饋時,她就發火、爆氣了。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這種過度猜忌下所產生的憤怒,其實也可以說是他們的一種防衛機制,臨床上稱之為「反應性攻擊」(reactive aggression)。就好比我們若是遇到危急情況、要被別人攻擊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舉起手來抵擋或是縮成一團閃躲攻擊一般,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反應性攻擊也是這樣直接、不經思索的反應。  

他們透過憤怒、暴力行為或語言、自暴自棄的行為、爆走等來回應他們所感受到的威脅與攻擊。這裡所說的威脅與攻擊不一定是對方真的做出暴力的舉動,而是只要邊緣型人格障礙者過去曾因類似的經驗而受傷時,他們就會把當下的情境解讀為一個具威脅性的壓力來源,就像小可非常害怕被自己的另一半拒絕那樣。   

除此之外,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對於人事物的詮釋和觀點非常單一化。他們要不是非常喜歡對方,要不然就是極其仇視別人,因為在他們的心裡每個人和事情都是非黑即白、沒有可以模糊的地帶的。因此,若是被一個原本非常信任你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發現你不符合他期待的部分,他就會突然之間非常厭惡、憎恨你的存在,瞬間對你的態度由熱情到暴力再到冷漠。  

然而,弔詭的是,可能正是因為他們內心那股隨時要把他們吞噬的空虛、空洞感,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時常在自己的暴力舉動、衝動行為、脫離現實後感到更深的迷惘。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是否真實的存在著、眼前的人事物是否是現實的一部份還是自己的幻想……而當他們再次回歸正常的生活、與人相處,他們似乎又好像找到自我的身分與形象。然而,一旦再次遇到讓他們備感壓力、焦慮的情況,他們馬上又會被打回原形,開始過著放縱、放棄自我的人生。     

今天看完小可的故事以及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表徵後,是否有讓你比較能夠同理他們的內在世界了呢?是否也讓你學習不再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他們了呢?   

其實說真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他們真的很不簡單,背負著一般人所能承受好幾倍以上的傷痕和難過,試圖用自己的方式找尋自我、融入這個讓他歡喜讓他憂的世界。

References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 Armenti, N. A., & Babcock, J. C. (2021). Borderline personality features, anger, a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n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of rejection.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36, NP3104-NP3129. https://doi.org/10.1177%2F0886260518771686
  3. Jeung, H., & Herpertz, S. C. (2014). Impairments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ing: Empathy and intimacy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Psychopathology, 47, 220-234. https://doi.org/10.1159/00035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