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負面情緒只壞不好?用對情緒就能讓親密關係中的衝突從攔阻變祝福

從互動發展論中的情緒調節論述看人們如何運用軟情緒化解關係中的衝突

2021年10月27日

從每天的社會新聞到我們每個人的親密關係,「人際間的衝突」似乎可以說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情。只要一個人跟另一個人之間有所差異,不論是價值觀、生活經驗或是感受上面的不同,他們兩個獨立的個體就有可能因為生活中的一些事件而產生衝突。

這並不是說只要我們抽絲剝繭出衝突發生時的每一個環節、找出衝突當中的是非對錯,我們就能避免衝突的發生,因為有很多時候,真正造成衝突的並非事件本身,而是兩方在事發當下所持有的眼光、態度、心情和身量。換句話說,衝突的事件就如同一面照妖鏡,照出我們內在醜陋、卑劣、充滿雜質卻又自以為美的本性。

而且,尤其弔詭的是,反而有很多時候當我們定睛(或說糾結)於探討出事件中的「好人」與「壞人」時,我們就越容易陷入英雄主義的劇情故事中,在想像自己是一個完全的受害者時,也將對方過度刻畫成那個誓死通緝蝙蝠俠的小丑人物。而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幾乎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兩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人物,因為一件事情而爭鬥地不共戴天。

令人更感不解與悲痛的是,有時候我們這樣的惡意居然還是朝向著自己身旁最親近的人。一方面,我們錯誤期待著自己與對方都不會發生衝突,一方面又在發生衝突時開始找尋可以究責對方的各種理由,彷彿只要移除掉對方在我們眼中的瑕疵,我們的世界就能就此天下太平。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心態卻反倒把我們與另一半的心理距離越拉越遠,讓對方越來越不敢真實的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也讓兩人越來越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情緒高漲。

幫忙點閱有興趣的廣告,讓覓井能創作更多好文

因此,與其一天到晚在心裡默默祈禱自己跟他人永遠不要發生衝突、或是將鏡面指向關係中的另一方,我們或許可以把焦點放在了解衝突發生前自己如何看待關係中的對方,以及衝突發生時我們的情緒產生了哪些變化,還有衝突之後哪樣的做法、情緒表達與展現才能夠真正化解關係中的矛盾。

關係衝突中的兩種負面情緒

我們每個曾和別人發生過不愉快的人應該都知道,當這樣的壞事發生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受到某種程度的負面的情緒,像是憤怒、難過、敵意、沮喪、受傷等,但是並非每個人所經驗到的負面情緒都一樣。

比方說,有的人可能就會在和另一個人發生爭執後,一直陷在氣憤的情緒當中,以至於最後把對方視為眼不見為淨的仇人。而有的人,可能只有在衝突的當下會感受到生氣,可是到後面就會開始轉而憂鬱、難受的感覺。而一個人的情緒屬性則會影響他後續在關係中的行為與思想模式。

社會發展心理學家,Ross Buck(1999)就在他的互動發展理論中提到,人們的負面情緒可以簡化成兩種不同類別的屬性,一個是「硬情緒」(hard emotions),另一個則為「軟情緒」(soft emotions)。

其中,「硬情緒」又被稱為「自私的情緒」,主要是由右大腦及杏仁核(amygdala)1 所掌控,也就是那些在保護自己、爭競、打鬥時能派上用場的情緒,包括生氣、敵對、仇恨等。而「軟情緒」之所以被稱為「軟情緒」,則是因為這樣的情緒是以人際為導向的,而不是以攻擊、侵略、制伏別人為主要目的,其中包括難過、受傷、憂鬱等(Buck, 1999)。

編按 1: 杏仁核負責調節我們的壓力與恐懼感受,只要外在環境出現威脅,我們的杏仁核就會馬上跳出來挾持我們的大腦,讓我們的身體感覺到心跳加快、呼吸變喘、血脈噴張等感覺,進而在這個危急時刻做出快速、幾乎不經思考的反應。譬如說,俗稱的「狗急跳牆」就是杏仁核在面對外在壓力時所造成的行為。

舉例來說,試著回想一下身旁曾經碰到過的那些說話咄咄逼人、氣焰高漲的人,是不是很容易在對方說話帶有怒氣和敵意時,也跟著用相對較具防衛性、憤怒的語氣回應對方呢?現在,再想一下當另一半今天是語氣沮喪地和你訴說自己的傷痛時,心裡面出現的感受是否是比較多的揪心與心疼呢?

不同的情緒,不同的行為結果

前面提到的兩者之所以會引導出不同的互動方式,正是由於這兩種人在對話中所採取的情緒表現不同。進一步來說,案例中的前者在面對衝突時,是以自私的情緒去和對方互動,因此關係中的另一方在感受到他的敵意時,便跟著穿起自己的刺蝟防護衣,也用較為不友善的口吻去和他對話。反之,案例中的後者雖然也是陷在一個負面的情緒當中,但是那樣的展現並非張牙舞爪的,而是在向另一半示弱、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

幫忙點閱有興趣的廣告,讓覓井能創作更多好文

研究就指出,當一個人向關係中的另一方表達自己的受傷時,他其實不只是在反映自己的感受問題,更多的是在表達自己對於這段關係的重視與擔憂。他之所以會感覺心痛,很可能是因為他察覺到這段關係有可能即將面臨終結或是根本無法靠著自己維繫下去;進一步來說就是,他發現兩人並未同樣珍視這段關係,或是對方似乎不會和自己建立安全、長久的互信與互愛的關係(Sanford, 2007)。所以,這個人所展現出的脆弱與難受其實是從「關係」的角度出發;但是假如今天這個人是以氣憤、怒斥去面對對方時,他心裡想的則是「自己」了。

也正因為兩種情緒展現的出發點不同,研究就發現說越是出現較多「硬情緒」的關係,就越容易會有一方或是雙方都迴避關係的狀況出現、關係滿意度也會相對變低;反而,那些在衝突當中採取較多「軟情緒」去和對方對話的關係,心理學家們則發現這些人碰到的關係緊張時刻次數雖然不亞於前者,但是他們卻會在衝突過後感受到更深的契合感與幸福。

軟硬情緒各有優劣

不過,這當然不是說「硬情緒」就只有壞沒有好,或是「軟情緒」就全然的好。比方說,就有研究發現到說,當一個人在衝突發生以後感受到比較多的「軟情緒」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自己覺得關係修復的機會微乎其微,也就是說他們對於解決衝突更感消極與悲觀(Sanford, 2007)。

而對於那些較常採取「硬情緒」的人而言,這樣的情緒展現與行為反應也並非都是負面的。有些研究就提到說,假如今天關係中的這一方是想保護自己的話,那麼雖然「硬情緒」大多時候會破壞他們與別人的關係,但是它們的確能夠避免這個人受到不想要的傷害(Sanford, 2007)。

除此之外,有時候「硬情緒」也像是一顆能夠快速爆破某個陳腐不變的互動結構的炸彈,讓關係中的另一方不得不直接面對問題,雖然這樣的結果時常是同時埋葬了一段親密關係就是了,除非他們彼此擁有兩把關鍵鑰匙。

現在,再讓我們一起回想一下上一次和另一半發生衝突時的自己吧!那時候的你是如何看待這段關係的呢?是關係中的「你」多一點,還是「你們」多一點呢?你的情緒又產生了哪些變化呢?還有,在兩人情緒高漲的時候,你是怎麼和對方互動的、又都和對方說了些甚麼話呢?

期許我們每個人,在面對關係中的衝突時刻時,都能不再被各自的杏仁核綁架,而能愛得沒有懼怕,與對方一同勇敢、坦然、敞開地面對一次次讓彼此生命成長、幸福滿溢的機會。

References

  1. Buck, R. (1999). The biological affects: A typology. Psychological Review, 106(2), 301–336. https://doi.org/10.1037/0033-295X.106.2.301
  2. Sanford, K. (2007). Hard and soft emotion during conflict: Investigating married couples and other relation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4, 65-90.